余秋雨有兩本著作是我近年出外旅行前必翻閱一次的書。一本是《 行者無疆》, 另一本是《千年一嘆》。《 行者無疆》是余秋雨2000年8月到2001年1月走過了歐洲多個城市記錄了他在旅程中的感受。《千年一嘆》是他在1999年為香港鳳凰衛視走遍歐洲和中東各國的“千禧之旅”時發表的日記體散文集。我喜歡他的旅途游記是因為希望在旅游中能體驗到作者對歷史和文化的思考感悟,不只是滿足"到此一游"的感覺。
十二月初參加了旅行團走馬看花地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逛了逛。回來後, 朋友都問值不值得去。我只是說能看到泰姬陵(Taj Mahal)和紅堡(Red Fort)已心滿意足了, 因為我是為了看余秋雨筆下的泰姬陵和紅堡才參加這次旅行的。
以下節錄自余秋雨的《千年一嘆》:
……有點孤獨,有點不合群,自成一種氣氛,又掩不住外溢的光輝,任何人都無法模仿。這樣的作品在人類歷史上一共沒有幾件,見到它的人不分智愚長幼、國籍民族,都會立即叫起好來。現在,它就在眼前。
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走到了就小心翼翼地脫鞋,赤腳踩在涼涼的大理石台階上,一級一級往上爬。如鏡似砥的大平台,再往門裡走,終於見到兩具大理石棺材。中間一具是泰姬,左邊一具是沙傑汗國王,國王委屈了。但這沒辦法,整個陵墓是你為她造的,她的中心地位也是你設計定的,無可更改。你的最終進入,只是一種特殊開恩,可以滿足了。
從陵寢回到平台,環繞一圈,看到了背後的朱木拿河。這才發現,泰姬陵建造在河灘邊的峭壁上。按照沙傑汗的計劃,他自己的陵墓將建造在河對岸.用純黑大理石,與泰姬陵的純白相對應,中間再造一條半黑半自的橋相連。這個最終沒有實現的計劃更像是一個成人童話。從河岸的架勢看,泰姬陵確實在呼喚對岸。……”東方專制的童話” P342-343
……泰姬陵的單純如同這座紅堡皇宮的單純,如同北邊那座清真寺的單純.反映了這位沙傑汗皇帝有很高的鑒賞水平。他不是設計者,但永遠是選擇者和批准者,他的興趣決定了建築師的行為走向。他保存了印度藝術雄渾大氣的一面,又汲取了伊斯蘭藝術的精細柔麗。主要方法是把精細柔麗統一在同一色調裡,達到一種渾然一體的整體氣韻。他的祖父沒有實現宗教統一的美夢,但他在建築藝術中做到了。
有两個場面讓我感動。例如,沙傑汗在妻子死亡以後,有兩年時間不斷與建築師們討論建陵方案,兩年後方案既定,他已鬚髮發皆白。泰姬陵造好後,他定時穿上一身白衣去看望妻子的棺停,每次都泣不成聲。他與祖父遭到了同一個下場:兒子篡權。他的三兒子奧倫澤布(AurangZeb)廢黝並囚禁了他,囚禁地是一座塔樓,隔一條河就是泰姬陵。…… “傑出的建築狂”
P330-331
千年一嘆
出版日期:2000/03/30
祝各位新年快樂, 身體健康!!!
2018年開始了,祝五葉草兄新年快樂! 安康愉快!
回覆刪除2018年開始了,祝五葉草兄新年快樂! 安康愉快! 💖🎉🎈
刪除‧謝謝你!我越來越懶惰,很多時只去facebook,没有到這裡。祝你新年健康快樂!
刪除